各单位、各部门:
为切实做好高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,保障广大师生身心健康。现将有关防暑事项紧急通知如下:
一、提高认识,强化责任
各单位、各部门要深刻认识极端高温天气的危害性,牢固树立“生命至上、安全第一”理念,将防暑降温作为当前校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,快速反应,立即行动,制定应急预案,主动采取措施,压实责任链条,避免因高温天气引发师生及校内工作人员中暑、热射病等安全事故。
二、针对不同群体的防暑措施
(一)关于学生
1.教学活动调整:严格执行“高温熔断”机制。当日最高气温达到35℃时,停止所有户外教学活动;达到39℃及以上时,经学校批准,可采取停课措施。
2.户外活动限制:即日起至高温预警解除前,暂停户外集体活动,必要的常规活动改在室内或阴凉处进行。
3.健康监测与防护:各学院建立特殊体质学生台账,重点关注心脑血管疾病、肥胖等学生群体。校医院要加强值班值守,及时救治有中暑征兆的师生,配齐防暑药物。
4.防暑知识宣传教育:通过主题班会、校园广播、宣传栏等形式,普及防暑降温知识,讲解中暑症状识别、现场急救措施等实用技能,引导学生科学补水、避免烈日暴晒。
(二)关于教职工
1.工作安排调整: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,合理调整教职工工作时间与任务,避免在高温时段长时间户外工作。确需户外工作的,做好防护措施并缩短工作时间。
2.健康关注:教职工注意自我健康监测,出现中暑症状立即停止工作,前往阴凉通风处休息并及时就医。各部门要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,合理安排工作强度,避免过度劳累。
3.参与防暑工作: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防暑知识培训,学习中暑预防与急救知识,提高自我防护能力。在教学与工作中,向学生传授防暑知识,引导学生做好防暑工作。
(三)关于物业、安保服务人员
1.作业时间优化:物业、安保部门合理调整工作时间,避免高温时段户外作业。对必须在户外进行的工作,如绿化养护、垃圾清运、安保服务等,采取轮换作业,高温时段暂停作业等方式,缩短员工连续工作时间。
2.防护与设备配备:为物业、安保服务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暑降温设备和药品,如藿香正气水、清凉油、遮阳帽、毛巾等。在工作区域设置防暑休息点,配备充足的饮用水、凉白开、淡盐水等。
3.健康管理:建立物业、安保服务人员健康台账,关注员工身体状况,对有基础疾病、不适宜高温作业的人员,调整工作岗位。如发现员工有中暑迹象,立即采取救治措施。
(四)关于餐厅服务人员
1.饮食卫生保障:严格遵守食品卫生安全制度,加强餐厅卫生管理,严禁供应隔夜饭菜,预防食源性疾病。做好食材采购、储存、加工等环节的卫生保障,确保师生饮食安全。
2.工作时间调整:合理安排餐厅员工工作时间,避免员工在高温时段长时间连续工作。在就餐高峰时段后,适当安排员工休息,确保员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恢复体力。
3.防暑饮品供应:为师生和餐厅员工供应凉白开、淡盐水、绿豆汤等防暑饮品,保障充足的水分供应。在餐厅内设置防暑饮品供应点,方便师生和员工取用。
4.工作环境改善:做到空调、电风扇正常运行,切实做到降低操作间温度。
(五)关于后勤维修、基建施工人员
1.合理优化安排:后勤维修、基建施工部门根据天气情况,优化施工计划,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露天施工。对于无法避开高温时段的施工项目,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,如搭建遮阳棚、增加通风设备等。
2.安全防护措施:为施工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,如安全帽、防护手套、防护鞋、防暑工作服等。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,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。
3.加强应急管理:制定高温天气施工应急预案,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。在施工现场配备急救药品和器材,如担架、急救箱、防暑药品等,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。如发生中暑等紧急情况,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救治。
各单位、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,加强管理与监督,共同做好高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。
青岛理工大学
安全稳定委员会办公室
2025年7月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