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
1)专业定位
本专业面向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及滨海区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,致力于培养具备健全人格和良好科学文化素养,专业基础扎实,工程实践、自我获取知识、创新创业能力强,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与高分子材料领域从事科研、生产、应用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,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应用型人才。
2)历史沿革
本专业成立于2004年,2010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,2012年获批山东省特色专业,2014年获批教育部“卓越工程师”计划,2016年获批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,2018年获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核心专业,2019年获批山东省一流专业,2020年获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受理资格。
3)特色优势
现有专业教师54人,拥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,山东省师德标兵1人,省级教学团队1个,建成包括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在内的国家级课程4门,优质在线课程6门,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内的多个实践教学平台。经过多年发展,逐渐形成了以先进土木工程材料与海洋功能材料为特色的专业方向,打造了海洋高性能混凝土材料、高分子涂层材料等特色鲜明的专业核心课程群。专业学生在“互联网+”、“挑战杯”等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得国家、省部级奖励30余项。
4)专业现状
(1)专业基本情况
专业名称 |
材料科学与工程 |
专业代码 |
080401 |
修业年限 |
4年 |
学位授予门类 |
工学 |
专业设立时间 |
2004年 |
所在院系名称 |
土木工程学院 |
(2)专业负责人基本情况
姓名 |
金祖权 |
性别 |
男 |
出生年月 |
1977-05 |
 |
专业技术职务 |
教授 |
行政职务 |
科技处处长 |
学位/ 学历 |
博士/博士研究生 |
研究方向和近三年 主讲的本科课程 |
研究方向:海洋环境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; 近三年主讲课程:土木工程材料、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、材料现代研究方法等。 |
近三年教学科研 代表成果 (限10项) |
1.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:“依托国家创新引智基地,构建具有海洋特色的材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”,2018(第一完成人); 2.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:“滨海严酷环境下长寿命混凝土设计、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”,2018(第一完成人); 3.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四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,三等奖,2015; 4.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(地区)合作研究项目:“基于介质传输机理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持续服役性能基础研究”(51420105015),2015-2019(第一参与人); 5.国家973计划项目:“严酷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场变效应与长期性能识别”(2015CB655104)子课题,2015-2019(第4课题第二参与人); 6.国家山东联合基金:海洋环境下高耐久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材料与结构设计基础理论研究(U1806225),2019-2022(主持人); 7.国家自然科学基金:海洋环境碱激发混凝土中钢筋钝化、破钝及腐蚀行为研究(51678318),2017-2020(主持人); 8.SCI检索论文:Jin, Z.Q., et al., Influence of SAP on the chloride penetration and corrosion behavior of steel bar in concrete. Corrosion Science, 2020. 171; 9.专著:金祖权,王鹏刚,李刚,叶守杰,康悦著,滨海环境清水混凝土制备与应用技术,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,ISBN 978-7-5160-2951-0,2020; 10.授权国家发明专利:金祖权,牛景轶,赵铁军,建筑垃圾制备的植物生长型中强混凝土以及制备方法, ZL201410168384.8,2017。 |
(3)专业骨干教师基本情况
姓名 |
性别 |
出生 年月 |
专业技术职务 |
行政职务 |
主讲课程 |
研究方向 |
金祖权 |
男 |
1977.5 |
教授 |
青岛理工大学学科办常务副主任 |
材料科学研究方法,土木工程材料,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 |
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性能提升与服役寿命预测 |
赵铁军 |
男 |
1961.1 |
教授 |
青岛理工大学副校长 |
土木工程材料 |
混凝土材料与性能研究 |
吕平 |
女 |
1964.1 |
教授 |
无 |
绿色建筑概论,土木工程材料 |
构耐久性研究与防护技术、全寿命防护材料、高性能涂敷材料与技术 |
黄微波 |
男 |
1963.8 |
教授 |
无 |
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,高分子材料成型与加工 |
阻尼减震降噪技术,特种功能材料 |
侯东帅 |
男 |
1986.5 |
教授 |
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|
混凝土学(双语),计算化学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|
混凝土材料微结构、耐久性和新型建筑材料 |
张鹏 |
男 |
1981.11 |
教授 |
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|
计算机应用实践,土木工程材料 |
工程结构耐久性、水泥基材料防水处理、中子成像技术应用、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 |
郭思瑶 |
女 |
1983.6 |
教授 |
无 |
纳米材料概论 |
土木功能材料 |
崔洪涛 |
男 |
1982.2 |
教授 |
无 |
无机材料物理性能 |
新型环境友好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及应用 |
李绍纯 |
男 |
1979.11 |
教授 |
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|
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, 新型无机材料,材料工程基础,无机非金属材料学, |
海洋环境下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及耐久性、混凝土表层高性能防护涂层的合成及应用、固体废弃物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、绿色建筑材料的设计及应用 |
张纪刚 |
男 |
1975.12 |
教授 |
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|
高性能混凝土,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与修复,土木工程概论 |
空间钢结构,装配结构体系,海洋平台结构 |
迟培云 |
男 |
1962.7 |
教授 |
无 |
混凝土外加剂, 土木工程材料,材料腐蚀与防护, |
混凝土材料,化学外加剂。工业废渣综合利用 |
万小梅 |
女 |
1974.12 |
教授 |
教研室主任 |
建筑功能材料,土木工程材料,研究论文训练 |
混凝土结构耐久性,高性能混凝土,新型胶凝材料混凝土 |
马衍轩 |
男 |
1985.11 |
副教授 |
系主任 |
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上,研究论文训练,阻尼材料与技术,材料减震与隔震技术,材料科学基础,高分子材料 |
防灾减灾建筑材料 |
王鹏刚 |
男 |
1982.11 |
副教授 |
系副主任 |
认识实习,生产实习 |
混凝土结构耐久性、超高强水泥基材料、超高韧水泥基材料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监测、防护与修复、材料性能数值模拟 |
高嵩 |
男 |
1975.7 |
副教授 |
实验室主任 |
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,材料科学基础,无机非金属材料学 |
混凝土耐久性、再生混凝土 |
罗健林 |
男 |
1979.11 |
副教授 |
无 |
高性能混凝土,建筑材料,研究论文训练 |
先进混凝土结构、智能材料与结构检测 |
张小影 |
女 |
1984.5 |
副教授 |
无 |
材料科学研究方法,建筑功能材料,研究论文训练 |
海工混凝土耐久性 |
马明亮 |
男 |
1983.8 |
副教授 |
实验室主任 |
高分子物理,研究论文训练,材料物理性能综合实验,化工原理 |
新型功能材料 |
尹兵 |
男 |
1983.9 |
副教授 |
无 |
功能材料,生产实习,涂层防护技术,研究论文训练,材料减震与隔震技术,材料现代测试技术课程实验, |
海洋智能防腐防污材料、表界面防护材料与技术、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耐久性等 |
万菲 |
女 |
1983.8 |
副教授 |
教研室主任 |
高分子化学, 聚合物改性原理与技术,研究论文训练,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,材料表面与界面 |
材料表面与界面,防污材料 |
孙宇雁 |
女 |
1985.3 |
讲师 |
无 |
建筑功能材料,研究论文训练 |
防灾减灾、防护工程用复合材料 |
王攀 |
男 |
1986.5 |
副教授 |
无 |
计算化学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,建筑材料,研究论文训练,材料现代测试技术课程实验 |
混凝土材料多尺度仿真 |
鲍玖文 |
男 |
1989.7 |
副教授 |
无 |
混凝土外加剂,计算机应用实践,建筑功能材料,研究论文训练,材料现代测试技术课程实验,新型建筑材料 |
海工混凝土材料耐久性、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、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|
熊传胜 |
男 |
1987.6 |
副教授 |
无 |
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与修复,建筑材料,建筑功能材料,研究论文训练 |
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耐久性、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、材料的腐蚀与防护技术 |
王鑫鹏 |
男 |
1989.1 |
副教授 |
无 |
材料科学研究方法,材料物理性能综合实验,混凝土学(双语),研究论文训练,无机非金属材料学 |
超高强度混凝土 |
王慕涵 |
男 |
1991.2 |
副教授 |
无 |
材料物理性能综合实验,建筑材料,研究论文训练 |
混凝土材料多尺度仿真 |
张悦 |
男 |
1986.1 |
副教授 |
无 |
材料科学研究方法,粉体工程,研究论文训练 |
混凝土耐久性,第一性原理分子模拟 |
李莹 |
女 |
1988.5 |
副教授 |
无 |
材料科学研究方法,建筑功能材料,研究论文训练 |
纳米改性混凝土/陶瓷基复合材料,多功能混凝土,电磁吸波材料 |
贾志卿 |
男 |
1992.1 |
副教授 |
无 |
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上,无机材料物理性能,研究论文训练,阻尼材料与技术 |
新型锂离子电池 |
雷东移 |
男 |
1986.12 |
副教授 |
无 |
高性能混凝土,新型无机材料,研究论文训练 |
超高强超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;碱激发混凝土;泡沫混凝土;生态纳米材料的分散改性;混凝土耐久性;石膏基材料;房屋外保温维护 |
刘昂 |
男 |
1991.8 |
副教授 |
无 |
材料腐蚀与防护 |
混凝土耐久性 |
冯超 |
男 |
1984.8 |
讲师 |
无 |
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,高分子化学,聚合物改性原理与技术,生产实习,涂层防护技术,研究论文训练,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,材料表面与界面,高分子材料成型与加工 |
水泥基功能复合材料 |
米龙飞 |
男 |
1988.12 |
副教授 |
无 |
无机材料物理性能,新型无机材料,研究论文训练,材料物理性能综合实验,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 |
纳米材料,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|
卢桂霞 |
女 |
1988.1 |
讲师 |
无 |
材料现代测试技术课程实验,建筑材料,绿色建筑概论 |
功能高分子材料、锂离子和锌离子等电池材料及气敏材料 |
胡晓霞 |
女 |
1986.7 |
讲师 |
无 |
材料科学研究方法,建筑材料,建筑功能材料,研究论文训练 |
混凝土材料与性能研究 |
崔祎菲 |
女 |
1986.12 |
讲师 |
无 |
建筑材料,生产实习,土木工程概论,研究论文训练,材料科学英语(双语),建筑功能材料,专业外语,土木工程材料,无机非金属材料学,新型建筑材料 |
地聚合物混凝土,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 |
于泳 |
女 |
1987.12 |
讲师 |
无 |
材料科学研究方法,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与修复,建筑材料,研究论文训练,土木工程材料 |
高性能混凝土 |
张苹 |
女 |
1974.9 |
讲师 |
实验室主任 |
材料科学研究方法,材料物理性能综合实验 |
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耐久性 |
耿永娟 |
女 |
1979.11 |
讲师 |
无 |
材料物理性能综合实验 |
混凝土材料 |
姜玉丹 |
女 |
1981.12 |
实验师 |
无 |
土木工程材料实验,土木工程材料实验 |
新型建筑材料 |
李萌萌 |
女 |
1987.3 |
实验师 |
无 |
材料物理性能综合实验 |
混凝土耐久性 |
(4)教师学生风采或学生活动(附照片,限5项)
 |
“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”国家级创新引智基地(111计划),教师团队合影 |
 |
山东省“工人先锋队”工程材料系列课程教学团队,教师团队合影 |
 |
全国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大赛二等奖,指导教师与学生合影 |
 |
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“抗爆功能钢筋混凝土的负泊松比设计”,指导教师与学生合影 |
 |
山东省大学生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国家级重点服务团队“‘知行萌芽’新农村观察调研实践团”,指导教师与学生合影 |